企业精神

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各行同仁或投资者与我公司广泛合作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游革命圣地西柏坡有感

发布时间:2021-04-22人气:2139 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华诞,我又回想起去革命圣地西柏坡时的所感所思。我是1979年部队入党,41年党龄,复员后有22年从事党务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西柏坡是我们仰慕已久的圣地,参观游览西柏坡,圆了我人生梦。据史料记载,1988年老前辈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挥笔写下“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题词。西柏坡有着辉煌的历史,西柏坡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左边石碑上刻着鲜艳的“西柏坡”三个红色大字。我们这些老年人纷纷在这里合影留念,激动不已。我在给这些老年人照像时候,突然听到有一位游客深情的说:“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三个地方”非去不可,一是延安;二是井网山;三是西柏坡。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准海、平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朱穆之同志的题词。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了这个地方。1948年5月中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住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独特的贡献,彪炳中国革命史册,竖起又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美,而且水土肥沃。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ト”,始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ト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她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呦里,三面环山。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力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从经济上看,西柏坡一带村庄稠密,相距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经济的供给,为党中央提供物质基础。

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选址西柏坡给予了很高评价。周恩来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邓小平同志为西柏坡纪念馆题写馆名。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柏坡,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进行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和领导干部,大力发挥艰苦奋斗的作风。

身着军装的讲解员讲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自己联系点河北省调研指导。

2013年7月11日,总书记习近平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让总书记久久驻足,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做地名;六、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习近平一 一对照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二、不送礼,这条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三、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要坚持下去;四、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五、不以人名做地名,这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在西柏坡旧址,我看到毛泽东用过的转椅,周恩来用过的办公桌,董必武用过的最新华北洋图…历历在目,让我想起当年的西柏坡,想起伟人的艰辛。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临行前毛泽东把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和警卫人员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告大家:“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北京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是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迎来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因此像井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我是第一次来革命圣地西柏坡,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延安、井网山、西柏坡等圣地,都是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都是一次爱国主义、党的性质和宗旨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这些伟大的历史,吸取更多的政治营养,心中就会增加许多正能力量。走向西柏坡,了解西柏坡,就是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永远怀念革命圣地西柏域,让西柏坡精神永载史册。


作者:李文海

 


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任何疑问,欢迎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476-8203202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